第1章 開章明義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中海東南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

在古代,埃及的東部和西部廣佈沙漠,東北通過西奈半島與西亞毗鄰,北部瀕臨地中海,南部則以尼羅河第一瀑布與努比亞分割開來。

尼羅河第一瀑布附近的阿斯旺是埃及最南部的城市,從開羅往北,尼羅河出現分支,進而形成三角洲地勢。

在古代,尼羅河有三條支流,後來由於沙化嚴重,其中的一條支流完全乾涸,從而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兩條支流。

由此,在地勢上埃及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從第一瀑布到開羅的尼羅河穀地,一部分是尼羅河三角洲。

尼羅河穀地是古代埃及人生息繁衍的主要地區,尼羅河每年的定期氾濫帶來了大量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在河穀地區沉積下來,形成極宜耕種的肥沃土壤,因此,古代埃及人驕傲地把他們這塊肥沃的土地稱為凱邁特,意為“黑土地”,而把河穀兩岸的沙漠地區稱為傑什瑞特,意為“紅土地”。

根據埃及地形的變化,在行政上古代埃及被分成兩部分:尼羅河穀地被稱為上埃及,三角洲被稱為下埃及。

在行政區劃上,上埃及共分22個州(或稱諾姆)。

上下埃及的邊界冇有明確的界定,大體在孟斐斯附近。

西部沙漠地區分佈著若乾個綠洲,它們也被劃歸於上埃及。

在遠古時代,下埃及是一片沼澤,隨著人們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強,這一地區也得到了開發,州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最後達到20個州。

尼羅河河穀兩側是沙漠。

西部沙漠稱利比亞沙漠,東部沙漠稱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遍佈山地,因而盛產各種礦物和各類建築石料,但冇有綠洲,隻有一些乾涸的河道。

在古代埃及曆史上,埃及人把沙漠當做與西奈半島和努比亞一樣的外國領土,從未將其歸於埃及本土。

埃及人認為,隻有河穀地區和三角洲地區即上下埃及纔是埃及的土地。

如果再進一步劃分,從上埃及中還可以劃分出一箇中埃及,從拜尼·哈桑以北到孟斐斯附近,這一區你為中埃及。

從拜尼·哈桑到阿斯旺,則是上埃及。

史前埃及人有著修長的頭顱和橢圓形的臉頰,他們的頭髮為黑色且彎曲。

後來小亞細亞居民和塞姆人融合而形成的巴勒斯坦地區居民移民到埃及,與土著埃及人融合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古代埃及人。

古代埃及人皮膚光潔,身材中等,頭顱和骨骼頗大,手腕和腳踝粗壯有力,少有肥胖者。

在人種上,古代埃及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們當屬地中海人種,膚色與印度人相仿,呈褐色,並且由南向北逐漸加深。

同樣,古代埃及語言也是亞洲的塞姆語和非洲的哈姆語基礎上發展,而來屬非亞語係,即原來的閃含語係。